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2024年從瓊斯盃選人看中華男籃的未來展望與方向

筆者:黃金九號半

台灣籃球每年夏天的重頭戲「瓊斯盃」已於7月13日起如火如荼的展開,今年的中華藍隊給人一種耳目煥然一新的感覺,除了新的規劃球員「高柏鎧」(大B)以外,還加入了去年在中華白隊展現實力與人氣兼具的混血兄弟檔「賀丹」、「賀博」,甚至連總教練都找來了新面孔義大利籍的「圖奇」(Gianluca Tucci)。截至筆者寫稿當天,中華藍隊已經出賽了兩場,分別對上日本與烏克蘭,且都取得了勝利。日本本屆派出的算是大學明星聯隊,面對經驗、技術與身材都稍遜一籌的日本隊,中華藍隊理應拿下,但最讓人驚奇的莫過於面對身材「相當」高大的烏克蘭(平均身高超過200公分)也贏得了勝利。要知道即使烏克蘭近年戰火連連,但這次來台參加瓊斯盃的成員都已經算是國家隊或準備要接班國家隊的球員,面對世界排名第37的烏克蘭,中華藍隊甚至贏了25分之多,這或許是國內許多球迷做夢都沒想過的吧。

(圖奇教練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過去幾年的中華隊一直都有「恐高症」,不管是當年由野獸林志傑、少俠田壘及飛人陳信安領軍的「黃金世代」,到近年由「CBA四少」陳盈駿、林庭謙、劉錚以及胡瓏貿為主體的「換血中華隊」,甚至即使是加入了身材相對高大的「規劃球員」戴維斯及阿提諾,中華隊在面對身材高大的隊伍時都會打得非常吃力,即使贏得比賽,大部分也得靠對方當天狀態不佳或是我們的外線能「骰到6」。而今年瓊斯盃對上烏克蘭時,中華藍隊不僅在進攻上展現出旺盛的火力,在防守上更是讓克蘭整場吃足了苦頭。無論是外線的壓迫還是內線的護框,都讓烏克蘭打得相當難受。林秉聖、劉錚窒息式的壓迫防守,賀丹、賀博以接近NBA等級的勁爆體能不停攻擊籃框和單打,馬建豪的高砲台三分,加上陳盈駿、林庭謙的控場及串聯,當然更少不了大B哥在禁區的無情火鍋,配上一群出色且各司其職的替補角色球員,包含在國際賽解鎖矮後衛技能包的高錦瑋、已經在3對3賽場上證明自己的林信寬、功能性內線球員蘇士軒和陳冠全等等,中華男籃似乎在今年讓我們看到了組出「最強中華隊」的勝利方程式。

(規劃球員高柏鎧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在國外更高強度聯賽中磨練的旅外球員、不佔規劃名額卻擁有超越亞洲人體能及身材天賦的混血球員,最後再搭配上合適的規劃球員,中華男籃似乎看到了重返榮耀的希望。但如何好好規劃和把握這批身材與天賦兼具的球員,成了中華男籃接下來「黃金十年」刻不容緩的課題,畢竟沒人知道中華隊還要等多久才能再等來下一個賀丹、賀博,這種接近NBA等級身體天賦的球員。以下筆者以自身觀點提供幾點方向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賀博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選出或訓練出有身材且能扛的延伸4號球員

從近年國際賽中華隊排出的名單中不難發現,我們現在最缺乏的可能是在本土4號位這一塊,去年的中華隊總教練桑茂森是以曾祥鈞搭配阿提諾為主體,兩人在各自位置上的3分外線能力雖不算突出,但也算是敢投且有一定的命中率;但由於今年的規劃球員換成了3分外線投籃能力近乎為零的高柏鎧,若與去年一樣搭配上外線能力一般的曾祥鈞時,中華隊的進攻空間可能會變得擁擠不堪,因此尋找培養有外線能力的4號位球員成了中華隊當前的首要任務。目前國內頂尖擁有外線能力的本土4號位球員莫過於胡瓏貿、陳冠全及蘇士軒等人,但3人的身高都僅於195公分左右,若面對香港、馬來西亞等身材較為矮小的國家時或許還適用,但若是面對像是菲律賓、伊朗、中國甚至是歐美等西方國家時,195公分擺在4號位可能都略顯渺小,更別提離我們最近的日本與韓國,近年來派出的先發4號位球員幾乎都超過200公分且擁有不錯的機動性及外線能力。身高吃虧最先體現的地方即是籃板球與禁區防守,一旦我們的規劃球員被拉出去外線對位防守時,禁區便等同唱空城一般,不是進攻籃板讓對方抓到飽,便是直接被對方破防取分,此時若我們場上還能放上一位超過200公分的4號球員,至少在卡位爭搶籃板時不至於常常恨天高,禁區防守上也有一定的嚇阻作用。而從年輕一輩的球員中選材,筆者認為新北中信特工的譚傑龍是個不錯的人選,擁有203公分的身高搭配上不錯的機動性及策應能力,若能將外線的準心提高,絕對是中華隊完美的4號先發人選。只是不知道是否本身意願不高亦或是總教練認為不合體系,譚傑龍今年瓊斯盃卻無緣入選中華隊。另外就是今年瓊斯盃首次入選中華藍隊、上季效力於CAB江蘇龍隊的馬建豪,超過200公分的身高,卻有著如同後衛般的敏捷性和外線手感,「松山KD」的名號從HBL時期就聲名遠播,只是相較於一般傳統的內線4號位球員,馬建豪單薄的身型在遇到肌肉棒子型的內線球員時可能會相當吃力,或許對陣一些球風較快的國家時可以拉上來客串一下4號位,否則一般情況下3號位可能會是更適合馬建豪在中華隊的定位。若再放眼更年輕的潛力新秀,桃園璞園領航猿的喬楚瑜與目前還就讀於台灣體大的郭俊言或許也是值得培養的延伸4號位人才,兩人都有著200公分左右的壯碩身材,且於現階段都有展現出一定的外線能力,若能藉由幾年國際賽的磨練與培養,相信日後必能成為中華隊倚重能扛能投的4號位球員。

(馬建豪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培養規劃球員以外的替補中鋒

 相較於譚傑龍,去年以先發4號位出發的曾祥鈞,筆者認為替補中鋒會是更適合他的角色。畢竟規劃球員不可能整場40分鐘都待在場上,也是有需要下場調節體力或是遇到犯規麻煩 (尤其是我們目前的規劃球員大B哥) 的時候,這時候有能頂上來的替補中鋒就變得相對重要了。曾祥鈞有著比國內其他中鋒更高大的身材及更好的護框能力,一場比賽只要上來頂替中鋒位置10到15分鐘,就能確保中華隊在規劃球員下場休息時禁區的防守和高度不會有太大的落差,加上曾祥鈞有著不差的進攻和策應能力,與後衛擋拆後的順下或往外拉也都難不倒他,現階段絕對是中華隊替補中鋒的不二人選。而更年輕值得培養的長人則有桃園璞園領航猿的林正以及目前人在美國求學的鄭名斈。林正於今年初的亞洲盃資格賽打出令人驚豔的比賽內容,雖然進攻技巧仍有待加強,但敢拚肯搶、配上205公分的身材,林正已經算是國內少有在國際賽場上敢勇於身體對抗的內線球員,進攻天分或許不高,但若是能做好防守苦工,進攻方面能與後衛多打擋拆配合,相信也會是再來幾年中華隊不錯的替補內線人選。而今年才19歲的鄭名斈則是更讓人期待了,208公分的身高以及長人少有的機動性搭配不錯的外線投籃能力,怎麼看鄭名斈都會是未來中華隊內線的支柱。去年瓊斯盃在中華白隊時已經展現出讓人垂涎的潛力,加上今年在美國訓練中更提升了本身的分球能力,只要持續穩定成長進步,相信幾年後必能扛起中華隊內線的大旗。

(陳冠全與曾祥鈞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尋找陳盈駿之後的控衛接班人

 自從2017年「台北世大運」一戰成名後,陳盈駿一直扮演著中華隊「王牌」的角色,沉著冷靜的頭腦、快慢掌控自如的節奏,中華男籃只要有陳盈駿在的一天彷彿後場就擁有一顆定心丸。然而歲月如梭,那個2017年還在台北小巨蛋奔馳的少年如今也已邁入了而立之年,轉眼間便要躍過籃球員最精華的黃金時期了,相較於內線與鋒線,中華隊的控球在陳盈駿之後可能會是最容易陷入斷層的位置。近年國內新生代被寄予厚望的控球好手如林俊吉、高國豪、白曜誠、陳又瑋等人,不是參與意願不高,

就是在國際賽場上沒有打出符合預期的身手。去年的國際賽陳盈駿由於傷勢未能參賽,中華隊是讓林庭謙代打控球後衛,但就比賽內容及結果來看似乎效果不彰,林庭謙更適合放在第二接應分球點及提供外線火力的2號位置上,因此將希望投射到更年輕的游艾喆和陳將双身上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即使兩人現階段都還有著自身明顯的缺點。游艾喆有著可能是台灣籃壇史上最頂級的傳球視野和組織能力,本身切入攻擊能力也不差,只是差強人意的投籃命中率成了他最大的罩門,所幸才22歲的他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投籃上下功夫。今年已與日本B1聯盟滋賀隊簽約的游艾喆也入選了本屆瓊斯盃中華白隊,期望他在與眾多日本明星後衛切磋學習和國際賽場上多磨練下,能早日接下中華隊後場指揮官的火炬。而從高中就有「英雄命」的陳將双由於受過美國籃球的洗禮,在場上展現出捨我其誰和無懼碰撞的美式打法也是國內後衛少見,只是大學在加入了UBA傳統勁旅世新大學後,想由2號位轉型為1號位的過程中似乎遇到了撞牆期,另外稍嫌生澀的進攻技巧和火候不足的處理球經驗,也讓他在更高層級的UBA賽場上打得綁手綁腳,但藉由更多的比賽和訓練,幾年後或許這些問題都將在陳將双身上煙消雲散了。除了游艾喆和陳將双以外,筆者在此提供一個大膽的想法:中華隊未來的鋒線戰力算是人才濟濟,除了已經準備邁入生涯尾端的劉錚外,年輕的林庭謙、林信寬、馬建豪,未完成學業的賀博、葉惟捷,別忘了還有今年已經加入日本B1聯盟的阿巴西,甚至是今年報名職籃選秀未開箱的CBA名將雷克斯之子雷蒙恩,感覺都是潛力滿滿,台灣球迷可能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們會擁有如此傲人的「側翼海」。因此若不覺得「可惜」的話,讓〝賀丹〞轉打1號位是否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中華隊教練大部分時間還是將他擺在定點或是無球跑動後接應的射手,亦或是戰術失敗後強行突破單打的選擇,但經由兩屆瓊斯盃的比賽中可以看出賀丹其實有不錯的組織和傳球能力,加上在美國就學期間偶爾也會客串1號位,因此若有長期的規劃培養和配合,讓賀丹出任控球不但可以大幅提高中華隊場上的平均身高,在遇到對方壓迫包夾時,以賀丹粗厚的身材相信也絕對不會吃虧。

(游艾喆 圖片擷取自中華籃球協會臉書粉絲團)

以上幾點是筆者認為中華隊目前可以開始著手規劃的方向,若有朝一日中華隊排出賀丹、賀博、阿巴西、雷蒙恩、高博鎧這樣的全「非純本土」陣容,相信不只很多國內的球迷會覺得驚奇,國外代表隊看到可能也會嘖嘖稱奇,有一種與國際聯軍交手的既視感。希望我們偉大的籃協這次別再辜負球迷們的期待,好好把握這批優質潛力股。台灣籃球在注入這批新血後可以達到怎麼樣的新高度,我們拭目以待。